挣一天的钱,买一天的粮食,所以发工资在香港叫“出粮”。
米商又乘机发国难财,只卖给大户,不卖给散民。
市民聚集在粮店门外等米,朝夕不散。来的警察不仅不体谅市民,还以妨碍交通名义挥棍对市民进行驱散,市民与警察经常发生斗殴等流血事件。
香港当局最后迫不得已,雇用太古洋行的轮船到中国上海、芜湖一带买米,才缓解了灾情。
接着是人祸,司徒拔任内发生两次历史性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司徒拔也因此制造了两起惨案,“沙田惨案”和“沙基惨案”
“香港海员大罢工”
一战后,各国商船的客运和货运量迅速增加,香港得轮船公司获利不少,于是连续给船员加薪。但当时轮船公司都被外国资把持,也就只给外国船员加薪,不给华人加薪。
华人船员做同样的工种,甚至工作量大还更大,工资与比外籍船员差距非常大,典型的同工不同酬。
1922年1月,香港中华海员联合工会致函英国的太古、渣甸两洋行,日本的邮船公司、大阪商船株式会社,以及美、荷等国的轮船公司,要求从该月起华籍船员月薪增加30%。
各轮船公司一起碰头开会研究对策,面对华人船员合理的要求,采取的确是轻蔑的态度,有人表态:
“我们雇用华籍海员,是让他们有饭吃,而且他们的情况已比国内的中国人好得多,而他们还不满足,简直是无理取闹。对于海员工会的信函,可以不理。如果工人有什么行动,就解雇他们,让他们尝受一下失业的机会,别再身在福中不知福。”
结果就是海员工会的函件便被丢在一旁,不予理睬。
海员工会知道要求被拒后。于1月12日发动了全港海员大罢工。最初参加罢工的有1500人,一周之内,参加罢工的工人急剧增加,达到6500人,香港沿海各条航线几乎全部停顿。
广东总工会则给予了此次罢工热情的支持,罢工工人罢工期间来广州,广东全省27万工人,每人捐赠一天的工资,供罢工海员的日常生活费用,于是罢工工人从13日起分批返回广州。
司徒拔一看这还了得,立即宣布戒严令。命令规定:严禁;不得联群结队或手执旗帜、标语、传单到处游行;警察出巡,如有被认为可疑的人,任由搜遍全身,不准抗拒,倘有违抗即行拘捕、开枪,格杀勿论;携带包裹物件出街,警察有权检查。
为防止罢工工人暂时跑回广州,司徒拔还规定:“一切离香港的人员,只能携带港币5元,超额者没收。”
司徒拔又下令封闭海员工会,将工会招牌拆去,
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更大的反抗,司徒拔的高压政策直接导致香港除海员以外各行各业10万人开始总罢工,香港全面停摆。
尤其在海上,香港与外地的水路交通陷于瘫痪状态,停泊在港口无法动弹的达百多艘,海面也被堵塞。平日如过江之鲫的的自由港,变成一个毫无生机的“死港”。
这还不算,司徒拔别看照片戴副眼睛文质彬彬,其实比上一任梅含理狠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命令英国军警为防止工人暴乱,可采用开枪等一切手段。
3月4日,一批工人徒步返回广州,行经九龙沙田时,遭到香港英国军警开枪射击,死6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
但是顽强的香港工人没有被吓到,引来的只是更大更长的罢工。
最后英国方面看不下去了,作为重要的贸易港,香港罢工深深影响到了英国在亚洲的整体经济秩序,政府电令香港总督,不要因小失大,迅速解决香港海员罢工问题。
司徒拔无奈,3月8日,签署新命令,取消封闭海员工会,并派专员前往工会道歉,将被拆去的工会招牌送返;在罢工期间,警署以嫌疑罪拘捕扣留的工人,一律释放;抚恤“沙田惨案”的死难者及受伤者,遭难死亡者每名抚恤金一次性港币500元,受伤者酌量补偿医疗费;
增加海员工资,按月薪计算,增幅为15%-30%;
香港海员工人坚持罢工斗争56天,终于取得了完全胜利。
省港大罢工
平静了3年后,一次更大的罢工又在1925年爆发,当时上海英租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具有爱国光荣传统的香港工人,为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于6月19日开始举行罢工。
半个月内,参加罢工的人数近二十万人,并提出如下要求:
华人应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绝对自由权;
香港居民,不论中籍西籍,应受同一法律之待遇,务要立时取消对华人之驱逐出境条例、笞刑、私刑之法律及行为;
华工占香港人口之4/5以上,香港定例局应准华工有选举代表参与之权,其定例局之选举法,应本普通选举之精神以人数为比例;
应制定劳动法,规定8小时工作制,最低限度工资,废除包工制,女工童工生活之改善,劳动保险之强制施行等;
政府公布7月1日之新屋租例,应立时取消,并从7月1日起减租二成五;
华人应有居住自由之权,扯旗山顶应准华人居住,以消灭民族不平等之污点。
如果说上次海员大罢工仅仅是代表工人阶级本身的局部利益,而这次罢工是从整个民族的利益出发,代表了香港所有华人的一致要求,不再仅是简单的要求涨工资了
司徒拔还是老操作,戒严,宵禁,禁止游行,开枪。
香港工人纷纷返回广州,全国总工会和广东革命政府热情接待返回广州的香港工人,妥善安排罢工工人的生活
6月23日,香港工人与广州工人在广州沙面会师,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当游行队伍途经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路时,沙面的英、法军队突然向示威游行群众开枪射击,有52人死亡,一百七十多人重伤,轻伤者无数,造成“沙基惨案”。
“沙基惨案”发生后,更激起香港工人罢工的决心,罢工进一步扩大,扩展到25万人,原先抱观望态度的一些行业,
如扫地做保洁的阿姨,拉粪的挑粪工也纷纷罢工。
可别小看这两个职业的罢工响应,没多久香港街道就垃圾成群,粪便堆积如山,臭气熏天,香港成了“臭港”
司徒拔面对情况,脑子一热,竟然要开战,准备出兵进攻广州,
7月27日,港英当局召开所谓公民大会,以大会名义致电英伦,要求出兵广州。英政府没回。
8月15日,港英当局召开第二次公民大会,再次请求出兵,直接致电英皇和首相,力陈进攻广州才是解救香港的最佳办法。
这次英国回了:“香港困苦,伦敦至深系念,惟综观全局,现时无法出兵。”意思就是,香港困苦,我们很挂念,但别动不动嚷着出兵,要顾及全局,打仗哪这么简单。
实际是当时英国本土也在闹罢工,头疼得很,还有刚打完一战,不想再挑出事来让二战提前来到。
然后英国看司徒拔这厮风格这么强硬,再在香港硬碰硬地搞下去会出大事。于是在10月份,赶紧把他调回英国,换了个更懂华人情况脾气更好的金文泰过来。
司徒拔任内,还发生一件有意思的插曲,就是把新界“锦田惨案”的战利品,铁门给还回去了。
司徒拔任内公布了一项土新界土地新政策,将新界乡村的土地,分为屋地和农地,在农地上,乡民不得建屋,如果盖房造屋,土地要补价上缴,房屋要交税。这无异是限制新界乡民增建新屋,乡民群起反对,这个问题成了司徒拔和新界村民的死结。村民差点想像刺杀梅含理一样雇凶干了司徒拔。
而自卜力攻打锦田后,吉庆围居民失去了一对祖传的铁门后,屡次向港英统治者还回祖传铁门,始终不得答复。这时司徒拔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缓和新界乡民对他的憎恨。于是暗中向伦敦请示之后,一面调查铁门的下落。
这对铁门是由一个爱尔兰的军官为邀功作为战利品运到伦敦的,后来又运到爱尔兰,也不知道找得到还找不到。司徒拔经过一番折腾,还真在爱尔兰找到了,司徒拔赶紧要求运回香港,还给了吉庆围。
今天,你还能在新界吉庆围看到这道铁门。
港英政府后面用司徒拔的名字,命名了一条道路叫“司徒拔道”。
今天我们回看历史,其实绝大多数香港人民,是爱国的。每每国家有难时,香港人民都会自发地与祖国一起同仇敌忾,荣辱共存。远的有五四运动抵制日货,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近的有华东水灾等多次香港各界对祖国的慷慨捐赠。而香港有需要的时候,内陆帮助香港,也是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事实。
今天的香港,除掉一些极少数黄丝份子,甘做汉奸走狗,绝大数香港人是爱国爱港的。
第十五任港督梅含理,唯一遭遇刺杀的港督
第十四任港督卢押,大清灭亡,《南京条约》还有效吗?
第十三任港督弥敦,“弥敦道”与“弥敦之治”
第十二任港督卜力,占领深圳,差点让深圳成为香港一部分
第十一任港督威廉罗便臣,新界总算到手了
第十任港督德辅,开启香港40年“黑暗时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