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约翰·达尔文:为何印度比亚非其他地方更早、更彻底地被英国征服?

【文/约翰·达尔文】

在没办法迅速取胜或得不到当地人支持以永久统治的情况下,欧洲诸国政府没什么兴趣跟飘忽不定的敌人打无休无止的“原住民战争”。他们可能会准许部队从已建立的据点发动零星攻势,尝试一举击倒对方。但在亚非许多地方,他们不得不让大国本土政权继续存活,不得不容忍小国的抵抗。

印度是个巨大的例外,它可能是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帝国主义扩张例子。

1820年时,英国人已成为印度次大陆上的最大势力。1856年,印度反英起义前夕,英国人已征服信德、旁遮普,吞并阿瓦德。他们似乎决定直接控制印度每个地区,包括承认他们为宗主的那些土邦。

开放与征服

为什么印度比亚非几乎任何其他地方都更早被征服,而且被征服得更彻底?为什么英国人愿意并有能力承担统治印度的巨大风险和成本?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得回头审视印度是在什么情况下经历双重革命,英国是在什么情况下首度将恒河下游纳入掌控的。

在那场双重革命中,莫卧儿人(北印度、中印度名义上的统治者)因为先后遭纳迪尔沙(伊朗的拿破仑)及其阿富汗继承者艾哈迈德沙·杜拉尼的陆上入侵而一蹶不振。几乎与此同时,沿海地区(特别是纺织业发达的孟加拉)变得更加倚赖对外贸易,与外国商人的对立加深。英属东印度公司与当地盟友联手推翻孟加拉省督西拉吉·乌德—多拉,扶植傀儡统治者后,很快就发现德里对孟加拉几乎已无力掌控。

到了19世纪初期,英属东印度公司已沿着恒河一路往上推进,占领德里,把莫卧儿转变为傀儡王朝。该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从公司的势力扩张中获利良多,因为该公司掌控贸易,从中带来源源不绝的收入,该公司日益庞大的行政体系,则产生大量工作岗位。凡是威胁该公司利益的统治者,均被该公司消灭。

东印度公司总部(资料图/维基百科)

很快,人人都认为该公司扩张得如此顺利,要归功于英国坚持战胜印度的混乱与死气沉沉之现象的决心。事实上,英国人得以入主印度的关键,不在于印度的落后和怠惰,而在于印度既开放又容易抵达,在于印度的金融、商业活动十分复杂而先进。

印度的开放,在几个方面帮了英国人。开放是那场双重革命的原因之一。

与中国不同,印度没有长城可阻挡中亚势力进入印度斯坦平原。它也不像中国那样限制外国商人只能在广州之类的城市活动。欧洲人搜集有关印度的知识,比搜集有关中国的知识要容易许多;欧洲商人与印度商人打交道,也没那么困难。印度的商业经济(18世纪世界纺织业的中心)远比中国的商业经济外向,印度的银行业者和商人受统治者的控制也小得多。

在印度沿海地区,英国遇到的是几个贸易邦,而非必须听命于遥远的皇帝且带有敌意的官僚体系。在沿海地区,英国人的利益受到当地统治者威胁时,他们不难找到对统治者心怀不满的人联手反抗。他们的组织化部队虽然兵力有限,但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中获利而不想失去这种利益的当地人使其力量倍增。

但光凭这一点,还无法充分解释英国人挺进南亚次大陆内部为何比较容易。在此,还有印度现代初期的“现代性”所带来的其他三个好处,可供英国人利用。

第一,改变次大陆各地均势的信贷体制,已使印度大部分地区互相连接。在英国发动的众多战争中,英国可将贸易利润和印度银行家的金融服务相结合,因此能够承受用兵失利的后果,撑得比敌人要久。

第二,英国人首先拿下孟加拉(印度最繁荣的地区),得以利用该地运作已久的土地税收体系,取得宝贵资金。他们可以招募庞大的部队,然后夺取新的收入来源,取得新战争所需的经费。

这是一种靠自力推动的殖民统治方式,而这种方式在亚非较不发达的地区几乎无法运作,在没有税收体系的非货币化经济体里,则根本无法施行。

第三,印度低地已发展出职业区隔分明的阶级体系和佣兵部队(与此相对的是以氏族为效忠对象的作风和以封建方式征集的部队),东印度公司不难招募到(也养得起)效忠于外国雇主的印度籍职业军人。

1835年,孟加拉军队已有约64个“本地步兵”团,而该公司的印度籍部队比英国在国内外的所有军队都要庞大。有了这支常备军作为打击利器,再顽强的对手碰上该公司几乎都只能俯首称臣。

于是,印度为入侵的英国人提供了可转用于其征服任务的资源。因此,东印度公司很早就打造出自己的“安全区”,使自己成为印度次大陆上的强权之一,以印度的方式和次大陆上的印度对手竞争。该公司还可以利用印度社会的流动性,增加自己的优势。

印度西部长期以来接纳外国商人精英,特别是来自伊朗而最终主宰孟买这个港口城市的帕西人。帕西人自然而然成为该公司的经商伙伴。在孟加拉,新的印度教精英阶层婆陀罗洛克(bhadralok,“体面阶级”)迅速崛起,取代观念守旧的穆斯林精英,为该公司提供了赖以统治该地的受过教育的合作者。

靠着这类盟友,该公司可以打造出榨取(最终扼杀)任何印度对手之贸易和收入所需的当地网络。其影响是把大部分的成本和风险,由英国(印度帝国的最终受惠者)转移到最先出现于孟加拉“桥头堡”的英印混合政治实体上。

征服印度的战争开销,由英属印度而非英国支付。伦敦派部队来帮忙时,也是由该公司支付雇请他们的费用——英国政府对于派兵到印度,比派规模更小的部队到新西兰或南非的贫穷殖民地更为干脆,这是原因之一。

Copyright © 2088 U20世界杯_u20世界杯葡萄牙 - kwll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