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屎壳郎是如何玩粪球的?它为何能把粪球推得那么圆?

想要玩好粪球需要具备三个能力:发现粪便、超大的力气以及方便运输。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一下“玩球”的高手是如何实现的。

第一:发现粪便

屎壳郎在自然界中不但种类繁多,数量也更多,所以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粪便,显然就非常的重要了。于是,一场“寻便大战”悄悄地打响了,为了吃上热乎的,屎壳郎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首先是嗅觉。大多数的屎壳郎是通过嗅觉来分辨粪便的方位的,所以大多数的屎壳郎无论是在飞行还是爬行,都喜欢逆风,这是因为风会把粪便的气味更好的传递给它。空气中的粪便气味颗粒就像是美食的香气对于饥饿的我们一样,都能很快地被其捕捉到,

其次是“观天象”。在一个区域内生存的屎壳郎在觅食时总是会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移动的,这是因为它们能够知道哪里是动物的聚集区。这个能力很容易达成,因为动物的栖息范围相对固定。

但是,屎壳郎是如何知道方位的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给我们了答案:观天象。在白天,它们是靠太阳判断方位的,而到了晚上,它们也会利用月亮的偏振现象也定位方向,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屎壳郎在粪便和栖息地之间为什么总是能走直线。

最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屎壳郎的世界中“内卷”也是很严重的,因为那些体型小的屎壳郎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因此为了减少与其他屎壳郎的冲突,也让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吃到热乎的食物,一些体型较小的屎壳郎演化出了寄生的能力。

它们会有自己适合抓握的腿牢牢地把自己固定在一些哺乳动物尾部和臀部的毛发上,一旦动物要排便,它们就第一时间飞下去。

第二:超大的力气。

提起昆虫界的“大力士”,多数小伙伴首先想到的就是蚂蚁,小小的蚂蚁可以拖着体重1400倍的物体移动,可以举起自身体重400倍的物体,这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要举起二十多吨的物体,显然人是办不到的。

除了蚂蚁外,屎壳郎也是昆虫界力气最大的动物之一,虽然屎壳郎比起蚂蚁来说要逊色一些,但是根据科学的实验表明屎壳郎也可以推动体重为自身1141倍的物体,而这就是它为什么能够推着一个巨大的粪球快速移动的原因。

第三:运输粪球

找到了粪便,有了足够的力气,之后就是做粪球用来运输了。屎壳郎找到粪便后先是要吃个饱,然后再“打包带走”,这是因为一方面这是屎壳郎储备粮食的方法,一方面屎壳郎的幼虫也需要一个粪球用来孵化和度过幼虫期。

那么,如何运输粪球最省力、最快呢?答案显然是圆形,因为圆形最适合滚动,而且在同样的力下,圆形要比其他形状的物体更容易滚动,尤其是在不平坦,也不光滑的地面上。(下图为一推一拉的屎壳郎夫妇)

当然,屎壳郎滚的粪球也不一定都是圆的,在繁殖期,一些屎壳郎会滚梨形的粪球,因为相比较圆形的粪球,梨形的粪球更有利于屎壳郎在上面产卵。

综上,屎壳郎不愧是“玩粪球”的高手,它们从对粪便的搜寻和锁定能力上就比其他动物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天生的“大力士”也能让它们推动更大的粪球(食物和幼虫孵化的营养床),并且为了更高效的推动粪球,它们会刻意把粪球做成了适合滚动的圆形。(下图为梨形的粪球)

屎壳郎是如何把粪球做成圆形的?

屎壳郎最喜欢的就是食草动物的粪便,但是想要把食草动物的粪便做成球,并不容易。首先,食草动物即使是反刍动物,其粪便中也会含有未消化完全的植物纤维,这不但增加了做粪球的难度,而且这些粗纤维也是屎壳郎不能作为食物的,所以,屎壳郎第一步要挑出里面的纤维来。

此时的屎壳郎会利用自己带有锯齿状突起的前肢将这些纤维挑出来,留下的全部是流质的,对于屎壳郎来说是美味的物质。

其次就是排出多余的水分了。新鲜的食草动物粪便含水量很高,比如牛的新鲜粪便含水量高达80%以上,所以想要滚球必须把水分给挤掉。此时的屎壳郎会把挑好的粪便平铺开,用身体挤压再加上地面土壤的吸收,很快就变得相对干燥了。

之后,就是将摊开的粪便用自己的腿部堆起来,形成了一个不太规则的球形,然后再挑选、减少水分,推着这个球的雏形去粘,逐渐的这个球越来越大。在推的过程中,由于球是不规则的,所以当有凸起时,推起来费劲的时候,屎壳郎会上去用前肢去掉一部分,直到推起来顺滑,这样在球滚动沾上更多粪便时,就变得规则了。

最后

屎壳郎滚粪球是生存所需,因为储存粮食显然能够应对变化,比如阴天、下雨不适合外出时,当时大多数屎壳郎的繁殖依托于粪球,所以,它们必须要“玩的好”才行,事实证明,屎壳郎玩粪球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从寻找、到做球,再到运输,它们一气呵成,从来不拖泥带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U20世界杯_u20世界杯葡萄牙 - kwll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